教师搜索 | 文都新闻模型 | 校区模型 | 资料中心 | 新闻 | 视频 | 招聘模型

文都首页>资料中心 > 教师 > 教师招聘>2009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09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上传时间:2016-12-13 15:40:31 来源: 阅读: 下载: 收藏 已收藏

2009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生产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2.“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种观点在教育目的论上属于(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D.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论

  3.“跳一跳,摘桃子”的理论根据是(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一般发展理论

  C.心理发生理论

  D.全面发展理论

  4.“教有法,但无定法”表明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

  A.长期性

  B.连续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

  5.现代学校德育提倡的主体理论是(  )

  A.单一主体论

  B.双向主体论

  C.主体转化论

  D.交互主体论

  6.教师讲课时突然停下来,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这种注意是(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7.看书时往往用红笔画出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有一种人,他们行动敏捷,行为反应性高,可塑性强,容易适应新环境,易外露,表情生动,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这种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9.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

  A.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从动作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0.创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班杜拉

  1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始于(  )

  A.2006年6月29日

  B.2006年7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12.我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  )

  A.准公务员

  B.专业人员

  C.知识分子

  D.国家干部

  13.适用于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主要教育惩罚手段或方法是(  )

  A.人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14.《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  )

  A.教育、教学和监护

  B.教育、管理和保护

  C.教育、教学和监管

  D.教育、监管和救护

  15.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有关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与“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

  A.给予撤销

  B.宣告中止

  C.永远丧失

  D.公告无效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学制

  17.校本课程

  18.人生全程发展

  19.教育政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简述备课的基本内容。

  21.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22.简述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23.简述学生的法定权利。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4.根据迁移的理论,试述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25.联系实际试述教师应当如何履行其法定义务。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作答。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特级教师于永正初为人师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一天,我放在讲台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我火冒三丈。知情人立刻“揭发”出撕本子的人。我一看那个学生,心里“咯噔”一下,愣了。我思忖良久,对全班同学说:“我先向大家作个检讨。昨天,因这位同学写字潦草,我一气之下,将他的本子撕为两半。我不该这样做,我撕了他一个本子,而他只撕了我两张纸,说明他还是给老师面子的,他比我好。”教室里静静的,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第二天早上,在我的讲台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和我的备课本差不多大的新本子。

  (1)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4分)

  (2)如何对待教师自己的错误?(4分)

  (3)为什么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6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立意】考查教育的相关属性。★★

  【错因分析】考生对教育的相关属性理解不透彻。

  2.B【解析】题干中这句话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社会化,这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立意】考查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错因分析】考生对不同教育目的论的理论观点识记不清。

  3.A【解析】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即“跳一跳,摘桃子”。

  【立意】考查“最近发展区”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对“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

  4.C【解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对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好注脚。

  【立意】考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错因分析】考生对教师劳动的不同特点理解不透彻。

  5.D【解析】学校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教育过程,是实现道德学习主体的道德建构和道德教育主体的价值引导的统一过程。由于引导性特征的存在,学校德育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因此,D项正确。

  【立意】考查考生对德育主体理论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6.A【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教师讲课突然停下来,学生没有预期到,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是由刺激物的本身特点引起的,是不随意注意的体现。

  【立意】考查不随意注意的表现。★★

  【错因分析】考生对不随意注意的相关知识理解不透彻。

  7.B【解析】将重点内容用红笔画出,与其他知觉对象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被知觉优先选择,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立意】考查知觉选择性的表现。★★★

  【错因分析】考生对知觉选择性的表现识记不清。

  8.B【解析】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立意】考查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特征。★★

  【错因分析】考生对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征掌握不牢固。

  9.D【解析】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立意】考查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错因分析】考生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识记不清。

  10.C【解析】略。

  【立意】考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者。★★★

  【错因分析】考生对创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学家掌握不牢固。

  11.C【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立意】考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错因分析】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时间识记不清。

  12.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立意】考查教师的身份界定。★★★

  【错因分析】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关于教师身份的界定识记不清。

  13.D【解析】行政处罚可分为四类:(1)申诫罚。属最轻微的处罚,表现形式有警告、通报等。

  (2)财产罚。主要有罚款、没收等形式。(3)行为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者特定行为能力的一种制裁,主要有停止营业、扣留或吊销许可证。(4)人身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的处罚,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最高期限为15天)和劳动教养(期限为1~3年)。人身罚、心理罚、财产罚不适用于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

  【立意】考查行政处罚类型的具体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对行政处罚的类型及具体内容不了解。

  14.B【解析】根据《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

  【立意】考查《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略。

  15.A【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与“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立意】考查《教师资格条例》中撤销教师资格的情形。★★★

  【错因分析】略。二、名词解释

  1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立意】考查学制的概念。★★★

  17.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立意】考查考生对校本课程的掌握。★★★★

  18.人生全程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完结的发展全程。

  【立意】考查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

  19.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立意】考查教育政策的概念。★★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0.(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此外,教师还应备教学行为、备自我、备检测。

  【立意】考查教师进行备课的基本内容。★★★

  21.(1)皮亚杰认为,儿童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②前运算阶段(2岁~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立意】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22.(1)良好行为习惯(自觉纪律)的养成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有显著地位。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①小学生行为习惯处于从无到有、从依附到独立的阶段,可塑性极大;②从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来看,小学阶段最易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①小学生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但具体性极明显,概括性较差;②小学生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但常常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③儿童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则所制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常常受到外部的、具体的情境所制约;④以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和与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主要形式,抽象的、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有所发展;⑤道德动机由具体、浅近、不稳定的动机向抽象、远景、稳定的动机发展,但自觉的、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道德动机;⑥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主要属于依从传统惯例的行为,依从社会的风尚,服从集体的决定,顺从成人的要求,独立性、自觉性有一定的发展。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处于由简单、低级向高级、复杂过渡,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由生活适应性水平向伦理性水平过渡,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过渡,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由服从向习惯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研究结果认为这个关键期大致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前后,但是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差异,前后有一定的出入。

  (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①品德心理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②主观愿望与外部要求、约束的协调。但这种协调是低水平的、依靠外部教育力量的协调,是一种存在依附性的协调一致。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协调性还是占优势的。

  【立意】考查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23.(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立意】考查学生享有的法定权利。★★★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4.(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①精选教材,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①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②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未知到已知;④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

  (3)教授学习策略,学生的迁移意识。“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给教育者的启示是: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实际上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学知识技能顺利地进行应用,促进更广泛更一般的迁移,也就是说学会了如何学习就可以实现最普遍的迁移。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立意】考查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

  25.(1)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对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作了六方面的规定: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义务);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育教学义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义务);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人格义务);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义务);⑥不断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业务水平义务)。

  (2)联系实际略。

  【立意】考查教师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的相关内容。★★★★

  五、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26.(1)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自身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因为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所以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客观、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犯错误的学生。②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2)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在平时应该不断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次数。②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犯错误后,应该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最终促使学生社会化水平不断。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尊重”有很大的关联。首先,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特点是在人际关系上做到尊师爱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只有尊重和关爱学生,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正如材料中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作了检讨,尊重了同学,第二天学生通过一个“新本子”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其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再次,教师也要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师生间的关系离不开师生间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