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 理论法讲义(2)
【常见易错点提醒】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2、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1)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2)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4)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
4、法律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委会会议表决前,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单独表决后,委员长会议根据表决的情况,可以决定将法律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也可以决定暂不付表决,交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5、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构建和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和机制。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而言,各个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7、区分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
【躲坑大练习】
① 某县政府通过中介机构以有偿方式提供政府信息,这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
② 我党决定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
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司法先行,发挥司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司法公正这个关键。( )
④ 理性文明执法要求执法机关从有利于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讲究执法方法。为此,可突破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要求办案。( )
⑤ 某市实行电视问政,市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以电视台开设的专门栏目为平台,接受公众质询,以此“治庸问责”,推动政府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可见,电视问政是“治庸问责”的有效法律手段。( )
⑥ 凡立法涉及体制和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
⑦ 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12月14日。( )
⑧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实行国家机关“谁立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
⑨ 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实行诉访结合,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
⑩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登记制为立案审查制。( )
⑪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重在强调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应遵守一定的原则,与立法没有直接关系。( )
⑫ 只需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可实现依法治国。( )
⑬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
⑭ 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 )
⑮ 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
⑯ 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
四. 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和忠于法律) |
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1)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3)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 |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1)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2)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 |
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
(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
1、坚持依法执政:(1)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2)政法委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1)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2)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
3、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1)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2)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依法治国工作重点在基层、基础在基层; |
5、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1)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2)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军队院校教育体系、干部理论学习和部队教育训练体系,列为军队院校学员必修课和部队官兵必学必训内容。 |
6、依法保障一国两制的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
7、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
【解题秘笈】
1、题干中出现“结合”、“统一”、“兼顾”都是正确的。
(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 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 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反对法律中心主义;
(4)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 兼顾法理和情理;
(6)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相结合: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也是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
反对法律中心主义、法律论;反对用法律手段替代其他社会规范和治理手段;
3、
坚决摒弃和排拒“三权分立”、绝对化的“司法独立”以及机械教条的“法条主义”;
4、
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识别大局的主要依据;反对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小团体主义。
【躲坑大练习】
① 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
② 长期以来,政法委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这一点必须改变。( )
③ 宪法既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 )
④ “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
⑤ 我国将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初任法官、检察官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 )
⑥ 在评价尺度上,要坚持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
⑦ 虽然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因此严于党规党纪,但是后者在我党治国理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⑧ 法官、检察官遴选制度改革后,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 )
⑨ 依法治国要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将法律作为主要的、排他性的手段。( )
⑩ 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
⑪ 确立公民的"法律中心主义"意识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条件。( )
⑫ 在法的成效上,要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与统一。( )
⑬ 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 )
⑭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落实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 )
⑮ 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
⑯ 大局观意味着要把法律作为解决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唯一手段。( )
⑰ 服务大局是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
⑱ 服务大局是法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 )
⑲ 服务大局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属性及重要使命。( )
⑳ 某市规定只有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才可申请出租车牌照,这一做法符合服务大局的要求。( )
21 某县环保局为避免工人失业,未关停污染企业,这一做法符合服务大局的要求。( )
22 某县法院拒绝受理外地居民起诉本地企业的案件,这一做法符合服务大局的要求。( )
23 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
24 党对法治事业的组织领导,主要是指党在宏观上把握好法治发展和运行的方向,而不是通过组织建设对法治实践活动进行监督。( )
25 某市公安局对年纳税过亿的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进行重点保护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